圖為一組拍攝于清朝末年的珍貴彩照,本組老照片是由一位名叫阿爾伯特卡恩的法國人出資籌謀的攝影計劃油紙傘。當時阿爾伯特卡恩為了實施地球檔案攝影計劃,于是重金派遣多名攝影師到中國拍攝當地風土人情。本組老照片拍攝于1912年,彼時正是彩色攝影技術推廣時期。這種珍貴的晚清老照片中不但有油紙傘下的憂郁青年,而且亦是可以一見民間眉清目秀的女子有多美麗。
這是清朝末年北京大通橋上一位撐著油紙傘的憂郁青年,青年穿著藍布青衣,身形消瘦清癯油紙傘。他站在朗月潔白的通橋上,撐著一把古紅色的油紙傘,眉目低垂的看向遠方。雖然不見其正面表情,但是其背影的落寞與氣質的蕭瑟,卻足以可見其內心的憂郁與荒涼。
圖為晚清時期山洞曲阜的一位年輕男子留影,彼時的大清雖然已經到了窮途末年,但是依舊有很多人穿著舊時衣衫,甚至腦后還留著長長的大辮子油紙傘。正如這張老照片中的晚清男子,其長辮子隨意的搭在肩上,神情淡然瀟灑,頗有三月梨花樹下牽鹿飲水的灑脫感。
這是晚清末年山東泰山中天門附近伏虎廟前一位年輕女子的留影舊照,老照片中的女子雖然穿著打扮十分的樸素淡然,但是其眉目清秀,五官亦是十分的美麗清雅油紙傘。她輕輕的坐在門前的石板上,恍如琴聲悠揚下的鄰家青衣溫柔女眷。
圖為晚清時期山東曲阜一帶的街道景觀老照片,老照片中的曲阜街道正是黃昏時分,霞光晚照,春風拂面,花香四溢,正是騎鹿提酒且嘗的愜意季節油紙傘。在攝影師的沿途記錄中,被譽為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他們鏡頭下必不可少的拍攝重點之地。
這是晚清末年的國子監附近的師生合影舊照,清朝男子穿著多以長衫和短衣為主,留著長辮半月發型,神情亦是十分的淡然斯文油紙傘。相比起清朝女子的眉目清秀驚艷,這樣的穿著裝束亦算是頗為登對匹配。案前史記聽君敘,提酒一壺憶舊年。晚鐘聲聲催人老,百年一過恍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