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紙傘,作為中國傳統工藝品的瑰寶,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更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美學價值,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油紙傘。
在春秋戰國時期,傘的錐形就出現了,《史記》中記載魯班之妻“削竹為骨,蒙以獸皮”制成遮陽避雨的工具,到了漢代,隨著造紙術的發明,逐漸用涂油紙張代替獸皮,形成油紙傘的摸樣,但那時作用于貴族或者儀仗油紙傘。唐代時期文化象征就基本形成了,唐代時期,油紙傘隨造紙與制傘技術的成熟普及民間,成為人們日常使用的工具,宋代時期,許多文人雅士在傘面題詩作畫,使油紙傘成為風雅之物,同時又因為其防水性而被廣泛使用,
明清時期是油紙傘的鼎盛時期,《天工開物》記載了制傘的分層技術,清代出現專業作坊油紙傘。到了近代,洋布傘的傳入使油紙傘變得市場萎縮,但在民宿儀式中仍然保留使用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抗戰時期,因為物資匱乏,油紙傘就成為了西南地區重要的雨具。2006年,油紙傘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油紙傘不僅是一種實用的雨具,更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寓意油紙傘。例如,“油紙”與“有子”諧音,象征多子多福;傘形為圓,寓意美滿、團圓、平安;傘骨為竹,寓意節節高升;紅色油紙傘則代表著喜慶。
油紙傘的制作過程非常繁瑣,全部依賴手工完成,包括號竹、做骨架、上傘面、繪花、上油等86道工序油紙傘。其中,分水油紙傘廠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傳統工藝紙傘生產企業,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
油紙傘的保護不僅是對傳統工藝的傳承,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弘揚和發展油紙傘。通過申遺保護和市場推廣,油紙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和傳播。總的來說,油紙傘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的杰出代表,不僅展現了古人的智慧和審美,也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在現代社會,油紙傘的保護和傳承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是對傳統工藝的尊重,更是對中華文化自信的體現。
申報油紙傘要注意一下幾點
符合定義與價值要求
· 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即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傳統手工藝油紙傘。
· 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有積極作用,體現當地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較高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油紙傘。
傳承狀況要求
· 在一定群體中或地域范圍內世代傳承,至今活態存在,傳承歷史悠久,一般要求傳承三代以上,且傳承譜系清晰油紙傘。
保護能力要求
· 有符合要求的項目保護單位,保護單位應具有法人資格、相應的機構和人員,有代表性傳承人或者掌握相對完整的項目資料,具備實施項目保護的能力和措施,以及開展項目傳承、傳播活動的場所或者設施,能制定詳實、科學、具體可行的保護計劃,一般為五年保護計劃,并有配套經費預算油紙傘。